众森观点
企业的经营者,要学习两样东西:一是赚钱,一是花钱。对于很多企业来说,赚钱不是问题,问题在于如何花钱。只有“把好钢用在刀刃上”,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只有把花钱当作精明的投资来看待,才可能找到答案。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,经营者都会面临相同的一个问题——前期投入与预期收益之间的矛盾。这不仅关系到人力资源投入的有效性,更是有关企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间的相互协调问题。那么,在人力资源方面,是有意识地控制人手增加,还是准备多储备人员进行长线投资?这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。
沈阳众森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看到,很多企业有这样一个招聘流程:由用人部门提出具体的用人需求与理由,提交人力资源部门审核确认,然后逐层上报审批,最后审批下来,由人力资源部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,发布招聘信息,实施招聘。
表面来看,这个流程似乎很清晰合理,但为什么运行起来却总存在诸多问题呢?
首先,用人部门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,往往有用人需求方面的冲动(反正工资不是自己部门发)。尤其是由于某一临时性事项导致工作量在短期内突然增加时,用人部门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如何优化流程、利用现有的人员更加合理地组织与安排工作,以提升工作效率,而是沿着“任务增加—人手增加”的思维模式推进,产生用人需求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。
其次,人力资源部门也往往从自身角度考虑,总觉得用人部门不按招聘计划走,搞得招聘工作很被动,但又不得不提交审批。
最后经营者们会思考:用人部门不能说加人就要加人啊,现在用人成本这么高,人力资源部也应该控制一下了,不应当只起个“传声筒”的作用。于是,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让人力资源部门采取强制手段,对人员编制进行硬性控制。